“景村融合型”-美丽乡村设计方法论
2021-11-18 17:42:44 ()次浏览
01
“景村融合”的内涵
美丽乡村是指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宜居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农村。然而,在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我国农村面临边缘化和空心化,传统农业逐渐减弱,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美丽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因此,要建设看山看水,记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必须理性判断乡村的现实,根据乡村的自然资源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地选择美丽乡村的发展模式。
农村是一个整体和有机的系统,通常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和生活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依赖和整合。农村性是农村旅游的本质特征。农村历史积累形成的独特而简单的文化和物质遗产不仅是美丽农村的灵魂,也是农村旅游的主要吸引力。
农村旅游应以满足旅游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乡土情感的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目标,为旅游者提供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但是,目前的乡村旅游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造成农村传统“衰落”、文脉断裂、旅游核心资源、景观环境遭到破坏等现象。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它通过“五位一体”地建设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能够在历史记忆和社会记忆中建构乡愁乡情、诗情画意。
因此,景村融合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景区建设融为一体的有效途径之一,以旅游景区标准建设美丽乡村,以旅游景区建设带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景区与景区融合协调发展。
02
“景村融合”的模式
美丽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和谐发展,农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体现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四大功能。景区与农村一体化将景区与农村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协调各方利益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景区与农村一体化的核心是建设空间互应、资源共享、元素互补、利益共同体。
1 空间互应
依托村庄本体,开发利用土地空间,使景区和村庄在空间上相互叠加。
2 资源共享
开发乡村自然景观、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让村民和游客共享旅游资源。
3 要素互补
以道路、水、电、文化、教育、卫生等为核心的农村生活服务设施与以食品、住房、交通、旅游、购物、娱乐为核心的旅游服务设施重叠,具有较强的互补作用。
4 利益互显
在景村融合的发展中,要在满足村民和游客利益的同时,保持农村持续和谐发展。
03
“景村融合”的实施策略
景村融合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在强调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物质景观空间和文化特色的传承。通过加强村庄综合规划整治、复合旅游开发和农村文化品牌建设,可以实现景村融合的发展目标:
1 强化村域综合规划整治
以促进旅游业发展、富村富民为核心,通过乡村资源整合与建设,开展村域综合规划与环境综合整治。
2 强化复合型旅游开发
深入挖掘农村人文风貌、地理文脉和民俗风情,结合游客市场需求和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文化体验和乡村度假等复合旅游。
3 强化乡村文化品牌塑造
将乡村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将特色文化与乡村建设实践相结合,传承地域文化,在村容村貌和景观改造方面注入乡村特色文化,使文化建设成为乡村旅游景区特色的有效途径。
04
“景村融合”的路径
基于景观村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充分协调居民和游客的利益,寻求乡村现代化与旅游地方性、乡村景观保护与旅游产品创新、乡村生活服务设施均等化与旅游服务设施体验的平衡。这就要求美丽乡村建设与景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和管理,优化公共景观和基础服务设施,形成以景带村、以村实景、景村互动的发展模式
1 通过加强农村整体功能定位,明确农村旅游发展和目标,促进景村互动发展。
2 通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生活、生产、生态等发展边界,实现景村一体化发展。
3 通过明确景区和乡村的主题形象,塑造文化特色,打造核心旅游吸引力,发展景区和村庄。
4 以乡村资源禀赋和景区市场需求为基础,创新旅游产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互兴发展。
5 通过完善景区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和游客的生活和休闲需求,达到主客共享公共服务设施的目的。
05
结语
我国以自然与人文客体为核心吸引力的乡村旅游活动,呈现出一种恢弘的发展态势。农村旅游开发对于保护乡村景观生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常态下推动乡村转型发展、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农村美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而乡村旅游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此基础上,寻找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契合点,促进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融合,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以景村融合为基础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从景区建设层面强化了乡村的功能和形象定位、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和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丰富了现有村庄的规划内容,以乡村旅游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保障乡村旅游发展,从而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